文章系统  
首页 > 温州医科大学 > 浏览文章

cxcy医大两项研究成果问鼎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编辑:温州医科大学 日期:2016年04月09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昨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举行。会议表彰的291项优秀科技成果中,我校吕帆教授团队的科研项目“功能性眼病诊治新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主要完成人员:吕帆, 沈梅晓, 朱德喜, 陈绮, 袁一民, 陶爱珠, 崔乐乐, 李明, 胡亮, 毛欣杰, 姜珺, 王建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管敏鑫教授团队的科研项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中的致病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完成人员:管敏鑫, 吕建新, 蒋萍萍, 卢中秋, 薛凌)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功能性眼病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和视力残疾的一大疾病,主要包括干眼、视频终端综合征、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等,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功能性眼病是减少视力致残致盲的关键。吕帆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15年,利用眼科医学与光学工程学科交叉的团队优势,从常见的临床功能性眼病入手,开展“眼成像”方面的技术创新,形成临床方法,探索疾病机理,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早期诊断”和“安全监控”。科研团队创建了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为主要影像学手段的干眼早期诊断评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建立无接触、快速、定量且简单的干眼诊断方法,不仅对干眼的早期检出率提高了20-30%,同时显著减低了患者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针对隐形眼睛安全验配、角膜屈光手术安全监控等问题,团队通过研究首次建立角膜接触镜验配安全体系和近视屈光手术安全监控评价体系,将佩戴隐形眼镜引发的并发症从1%降低至0.1%以下,角膜塑形镜(OK镜)和屈光手术引起的相关严重并发症更是降至最低,有效提升近视矫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眼球的晶状体,科研团队开展了老化和白内障术后复发的机理研究,并通过实现人眼“形态”与“功能”综合联动的重大技术突破,阐明“阅读与近视发生”的调控机制,证明了“角膜塑形(OK镜)”等干预近视有效及其干预机理,为未来临床近视防控提供了重要线索。科研团队获得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在内的10余项课题资助,在国内外发表了17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目前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全国20多家具有影响力的眼科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眼科应用,10万多患者因此受益。该成果在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高质量视觉医疗保健需求,有效降低由于视力残疾造成的社会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将我国功能性眼病诊疗水平从沿用国外技术上升到了技术引领,为我国功能性眼病的诊治和科研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高血压和聋病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部分高血压和聋病呈现出母系遗传现象,提示线粒体DNA突变是这些疾病发病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目前由于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系统地诠释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相关高血压和聋病致病机制,将为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管敏鑫教授的科研团队自2002年起针对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原发性高血压的母系遗传特征,通过揭示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和母系遗传聋病的重要遗传基础,诠释了母系遗传原发性高血压分子致病机制以及阐明了母系遗传性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科研团队还首次揭示了遗传修饰因子对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临床表型的影响,发现了影响母系遗传聋病发生的2个核修饰基因即MTO1和GTPBP3,并自主研发了用于检测高血压和聋病相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试剂盒(授权发明专利2项)。科研团队已在母系遗传高血压和聋病致病机制的研究的领域发表7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在Circulation Research 、Hypertension、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等本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篇。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致病机制研究的新理论,为其他线粒体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据悉,我校此次还有6个科研项目在大会上受到表彰。其中,李校堃等的“提高生长因子类功能蛋白表达量及稳定性的新技术及应用”、叶乐平等的“环境因素对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和林加锋等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原性晕厥的临床研究”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郑伟明等的“脑胶质瘤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包其郁等的“疾病相关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芯片的研制”和蔡晓红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系统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上一篇: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延政一行来访我校
下一篇:文明修身市人大代表走进学生宿舍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